• 元飞船:让一部分人先抵达元宇宙
  • 首页
  • NFT
  • 数字资产只是春秋大梦?“带不走的NFT”离元宇宙还有多远

数字资产只是春秋大梦?“带不走的NFT”离元宇宙还有多远

  • GameLook
  • 2022-01-23

  在最近各种关服的二次元手游中,都会有这样一句话“游戏内的所有账号数据及角色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人物角色、道具、游戏货币等)信息将被全部清空”。

  这种到头来必然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在元宇宙概念兴起后,也被很多NFT的支持者和部分游戏公司视作传统游戏模式的弱点。

  图片来源:Pixabay

  在元宇宙被拥簇为“互联网终极未来”的过去几年里,恐怕没有行业比区块链特别是NFT更受资本的青睐,相比起技术方面的遥遥无期,与元宇宙经济系统绑定的NFT似乎更加成熟。

  外媒VentureBeat也曾撰文称,NFT游戏将会给行业带来革命,并且会带领人们实现元宇宙的目标。

  而NFT之所以备受资本和部分游戏公司的青睐,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上NFT可以确定虚拟数字资产的所有权。与现阶段用户在各种平台上创造、购买的数字内容,其大部分所有权依然归平台方,而非用户所有权不同,购买者可以真正“完全拥有”NFT。

  就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游戏停服的问题,由于NFT是被利用特殊技术储存在区块链上而非游戏服务器中,因此即使游戏停服,拥有该NFT的玩家依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如果一款游戏关闭也没有关系,因为玩家们可以将他们的形象和其他NFT物品带到另一个世界里,他们的投入不会被浪费。”成为了很多NFT游戏的支持者挂在嘴边的说辞。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不切实际的幻想

  上周日,欧美知名乐队林肯公园(Linkin Park)的Mike Shinoda就在Twitter上以类似的逻辑试图反驳网友对NFT的否定。

  “NFT 不只是jpg图片。想象一下你从Valorant中获取的皮肤,在不需要不支付额外费用的情况下(因为你拥有它),你可以在《堡垒之夜》《COD》《我的世界》、甚至是Twitter、Instagram 中使用它。这代表着众多的可能性,不是吗?”

  在发表了这一言论后,各路支持与反对NFT的网友便自发地开始在该推文下“团建”了起来,这条帖子的影响力也被迅速扩大。不过Mike Shinoda的理论随即也被众多专业人士“打脸”。

  拳头游戏的首席工程师Jules Glegg就在私人的Twitter发文表示,“再强调一次,即使两款游戏都使用的是同一个引擎,你也不能从一个游戏中获得一个“皮肤”,把它放到另一个游戏中,然后还要期待结果一切顺利。”

  “这是一场技术噩梦。”

  对于稍微对计算机程序和游戏有一定基础了解的网友可能会联想到,这种所谓的“跨游戏使用”会产生各种BUG、兼容性等方面的问题,但所谓NFT“重新投入使用,不会被浪费”的说法错误不仅仅体现在这一方面,这是在开发这一阶段就几乎已经被判死刑的空想。

  能够被作为NFT的通常是游戏的资产(Asset),比如角色、物品、地图甚至是音效、动作等。就以Mike Shinoda所说的皮肤为例,可能非专业人士会认为虚拟角色换皮肤就像我们换衣服一样,用新模型替换掉原有的模型即可,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就是比例尺的问题。在很多游戏中,为了减少玩家的割裂感,往往会用现实中的“米”来显示距离,但现实中的一米是有着极为严苛的规范的,即“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可在游戏行业,并没有一种行业公认的规定。

  这也就导致了可能不同游戏里所谓1.8米的主角,模型大小会有天壤之别。而此时角色身上的衣服必然也不可能直接互换。

  抛开所有不可能不谈,那它有没有可能是可以实现的呢.jpg

  那如果未来只有一个元宇宙,比例尺固定了,皮肤这种资产就能够通用了吗?很可惜,也不太行。

  任何3D游戏人物的服装由于模型的碰撞体积、人物动作、物理表现等原因,在上线前,都是需要经过团队精细地调整,比如关节的重新绑定,物理效果的调整等,不同公司和团队对于人物动作的调教在思路和数据上是完全不同的。而即使是这样,现在很多游戏中也时不时会出现新上线的皮肤“穿模”的现象。

  更不用提各个游戏公司为了游戏优化,提升帧率等,在游戏资产上的各种骚操作,就比如用预先制作好的光影模拟光照效果等。

  虽然元宇宙并不是游戏,但如果一直致力于构建虚拟空间和沉浸式体验的游戏行业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其他元宇宙公司又如何另辟蹊径抢先一步找到解题办法呢。

  统一标准

  其实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回到问题的关键,那就是“标准”。想要构建一个基于现实或者复刻现实的虚拟世界,在发展技术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套统一的,得到公认的标准,搭建出整个世界的基本框架。

  圣经里有上帝通过打乱人类的语言,让人与人无法理解彼此的意思,达成共识,组织人类建起通天的巴别塔;中国古代也有,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随后更是“车同轨、书同文”为了保证国家的税收,巩固了当时国家的统一。

  Roblox占领了美国, Axie占领了菲律宾

  无论元宇宙的未来是类似“Roblox”这样的产品一家产品独大,还是呈现出多个元宇宙共同存在的格局,一套通用的标准将是整个元宇宙经济、文明建设的基石。

  单一元宇宙的单位制定相对简单,产品所属的公司或组织,必然会为元宇宙的生产生活制定一套标准化的工具,同时也会通过所谓的“元宇宙律法”,对生产生活进行约束。但这样的未来极易落入反乌托邦的深渊,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也并不符合所谓的“去中心化”趋势。

  而多元宇宙并存的未来,至少在现阶段,GameLook认为标准的制定者应该是提供工具的企业,比如Unity、虚幻引擎等,就好像建一座房子,设计师、开发者可以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对房子有各种构想,但砖块、水泥这些却决定着这些想法是否能够落实。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显卡厂英伟达联手拥有软硬件平台和生态的苹果,以及内容生产上处于业内顶尖水平的皮克斯,通过与Epic等一系列公司合作,推行所谓的“工程师元宇宙”Omniverse,这就是试图标准化内容创作流程的一种尝试。

  但建立标准之后,NFT化的资产真的能满足元宇宙经济系统的构建吗?

  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

  何为拥有?

  首先我们要清楚当我们买到NFT时,我们买到了什么。

  游戏设计师,同时也是《游戏设计的趣味性理论》的作者Raph Koster在它最新的博客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当我们购买时,我们拥有的是一个容器而非内容。”

  举个简单的例子,买一本书,我们获得的实体其实是承载文字内容的容器,我们拥有的也是这个容器,而非文字本身,具体内容依然归版权方所有。

  但数字内容则更加复杂。其一是因为用户购买所得的容器(包含着数据的压缩文件),需要依靠另一个系统才可以进行消费和处理,在目前这一阶段这一系统往往还得是内容发行商指定的程序或工具。当用于渲染或处理的系统被关停后,容器里的内容就几乎无法被持有者使用。

  做个简单的类比就是出版社倒闭了,买来的书打开之后内容也全没了。

  但更重要的是,虚拟商品包括所有权证明,也储存在区块链的服务器中,与用户账号密码相关联的,难道交易所跑路的新闻还少了吗?所以其实和现在的游戏一样,玩家从未真正拥有过任何东西,只是支付了访问服务器的权利。

  数字内容背后从内容到网络、平台等错综复杂的主体构成

  其二是因为任何数字内容理论上都是可以完美复制,这就让它很难维持作为私人财产的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举个例子,我买了一个苹果,吃完(消费)了之后,该物品就无法被其他人消费,但一个NFT头像,其他人只需要右键另存为,就可以同样消费它的价值,虽然内容的提供商并没有投入多余的生产的成本,但第二人也并未付出任何成本就享受到了商品的价值,直接结果就是整个市场经济效率的降低。

  而不同于“统一度量衡”可以通过技术的革新和行业内的商业活动逐步推行,有关数字内容的这些痛点需要的是一套全新的有关版权、商业的法律法规才能得以解决,并且最好还是国际范围内的法律规定,毕竟同属于一个互通的元宇宙系统下,内容创作者几乎不可能和游戏一样对特定国家和地区实时锁区策略。

  “统一度量衡”与这比起来,在难度上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


关键词:数字资产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飞船www.yuanfeich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